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,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。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全国各乡村要贯彻十九大报告中“城乡融合”的理念,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按照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总要求,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,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。
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,全国各地乡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搜了股份密切联系群众,深入基层前线,慢慢摸索出“乡村振兴”新发展模式——“三融合”发展模式。“三融合”是哪三个融合呢?简言之一是通过绿色化转型、数字化提升,拉长特色产业链,实现“产业融合”;二是通过以产兴村、以村促产,破解产业升级、村庄经营难题,实现“产村融合”;三是通过改革破壁垒、服务一体化,推动城乡互促共进,实现“城乡融合”。
乡村振兴要“三融合”发展
1.引进数字技术赋能
怎么去做“三融合”呢?首先,要谈到数字化提升。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,农业生产过程日益专业化、协作化。与此同时,互联网也在飞速发展,农业农村农产品的销路渠道是五花八门,规范程度不一。对于农民群众而言,他们是种植和养殖的行家,但市场运作能力比较局限,因此,需要专业人才或企业来为乡村数字经济注入动能。
为了切实服务更多农民群众,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,搜了股份为“三农”事业量身打造“搜了”乡村振兴APP、“3451工程”,旨在把区域性品牌产品做大做强,提高当地农产品知名度,实现农产品溢价值,推进质量兴农、品牌强农。“搜了”乡村振兴APP作为线上平台,甄选乡村本土优质、特色、非遗的农副产品,上架“一县一品”“一社一店”窗口,再通过别具一格的供销模式,响应国家“愿意消费、能消费、敢消费”号召,让消费增值,破除传统商业模式壁垒,让人们通过消费也能富起来,为农民群众创收、为消费受众送福利,最终实现高质量的互惠互利的共享经济。
考虑到产销服务不脱节,并科学推进农业数字化标准化,搜了股份线下铺设“3451”实体店进行乡村区域性服务,它不仅是展销中心还兼具乡村振兴服务站的功能,旨在提升当地农业竞争力,促进粮食增产、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
2.农业农村绿色化转型
做到“三融合”要持续农业农村绿色化转型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充分挖掘农业多功能性,围绕农业发展关联产业,不断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。建设现代农业,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,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,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。
搜了股份建议乡村绿色转型的产业融合主要从三个方面布局:一是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,使广大农村地区变得青山绿水、环境宜人,把农田变成四季有景可观。 二是彰显文化教育功能。充分挖掘文化与农耕、农业之间的关联性,对青少年进行教育,这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。三是休闲观光。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,加上文化教育功能的彰显,久居城市的人们到农村休闲观光就会成为常态,城市人到农村休闲娱乐得多了,城市的资金、物质、人才就会流向农村,农业的价值、农民的收入就会大幅度提高。
绿色转型
3.要素融合,延长农业产业链
做到“三融合”还要灵活进行要素融合、适当延长农业产业链。2017年中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倡导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、经营体系,通过新主体、新产业、新业态的发展提升农业素质。要素融合,即城镇要素和农村要素融合,包括劳动力、资金、土地等要素。
在城乡利益趋同的条件下,要素既可以从农村向城镇流动,也可以从城镇向农村流动,主要在激活农村产权收益。延长农业产业链,要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,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延长农业产业链,使农产品增值,在分配制度合理的前提下,农民就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收益。
综上,乡村振兴是系统的、立体的、全面的、长远的。“三融合”发展模式中,数字技术赋能、农业农村转型、要素融合、延长农业产业链是相互联系着的、发展着的,不管是全国各乡村,还是服务于“三农”的企业,都要动态平衡地看待“三融合”发展模式,搜了股份旗下以“3451工程”为蓝图,以“一县一品”为抓手,以“三驾马车——科技、金融、媒体”为支撑,接续运转,链合赋能,通过搜了股份不同平台把乡村资源的一二三产业有机联系,形成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的产业链闭环,因地制宜,科学切实的助推农业经济向前进步。搜了股份坚信,乡村振兴就是要大胆创新,深化改革,在实践中不断夯实农业基础,不断建设美丽农村,不断服务于民惠于民。
发表时间:2022-03-30